域名:http://taki.yeah.net

 

忘 不 了 的 歌
by unfirm

要说听日本歌的历史,如果极早的《人证》、《血疑》、《花仙子》之类不算数的话,真不知道该如何开头。
本来也没想过下笔成文,只是那天忽然看见了一堆名为《东洋有声音乐杂志》的东西。

翻了一遍,最早的是1994年的《春之声》(收有<假面舞会>TRF、<红>X-JAPAN等等)。又窄又
薄、潮乎乎的,散发着一股说来话长的气味。磁带早已不知去向(没忘记的歌也只有刚提到的那两
支)。6年里,搬了两回家、换了三个工作,如今能平安的坐在家里看6年前的杂志,我觉得应该写
点东西纪念一下,所以就写了。

这些年,听的歌实在是不少,能记住的也确实不多。第一不看排行榜;第二不看销量数字。因为我
认为音乐是极其个人的东西:甲之熊掌,可能就是乙之砒霜。听喜欢的、不听不喜欢的,天经地义
(我又不是编辑)。跟着排行榜上上下下,不免太累;至于销量,打个比方:啤酒的销量永远比人
头马高,但是这种比法显然不合适,所以它只是评价歌手与歌曲的一个方面,绝不是全部。

有人说:日本歌坛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可我更佩服那些肯花钱买唱片的日本人:他们什么都听。
究竟是什么都听的日本人养活了什么都有的日本歌坛还是什么都有的日本歌坛让日本人有了什么都
听得到的福气?这是个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谜题。讨论起来就象大陆歌坛上是没人认得好歌还是
没好人写歌一样让人晕头转向,不提也罢。

再说日本的艺人。日本人的敬业举世皆知,日本的艺人也不例外。只是他们面对的大概是天底下最
挑剔、最无情、最喜新厌旧的观众,所以为了取悦这些衣食父母,他们什么都做的出来。本人看的
日剧、动漫、TV不算多,可是已经知道了: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且不说那个热汤广告,就说松本人
志和另一个主持人在清谈节目中把个小姑娘(好像是SPEED里的某个)给整哭了;然后为了让台下
不停尖叫的女孩们安静(?)下来,这两位大叔又抱住了HYDE(没有写错、也没有看错)一阵狂
啃……那场面真是……

言归正传,忘不了的歌嘛,第一是《摇荡回忆》(ZARD)。初听时正值炎夏,满眼摇晃着斑驳刺
眼的灼光叶影,耳中是延绵不断的风过蝉鸣,脚下柏油路喷吐着蓬蓬然的热气白烟……再加上这支
歌,混合而成的就是我记忆里的夏天或者说是夏天里的回忆。

第二是喜纳昌吉的《花》

B’Z实在是不可思议。第一次听他们的歌时(名字忘掉了),手中翻着一本旅行家杂志。正看到西
藏风光,天蓝云淡,黄沙碧水。心醉神驰之际高亢强劲的吉他和男声突然插了进来,仿佛可见两个
游子,开着一辆破吉普,背着一把破吉他:看天无涯而地无边,兼日暮风悲气魄无限。从此,不管
怎么听,再也逃不出这个意境。虽然觉得他们的风格一直没变,可是每当有新歌,还是想找来听。
大概,听着他们的歌擦起地来格外起劲吧。

看的第一场演唱会好像是TRF。怎么可以忘记TRF呢?但是《今日》的VCD中没选过他们的经典吧?
比如96年东京巨蛋里的《CRAZY》,或者是97年横滨里的《勇者传说》(我没记错吧?)。TRF是
必须看现场的,YUKI的歌喉让人难以想象她是从23岁才开始学歌的,而且她还是少数几个现场演
唱不走形女歌手之一。不过,TRF里最够看的还是舞者和舞,说起来可就没完了。还是请编辑大人
费心让大家怀旧吧。自从SAM娶了小安,TRF似乎就没什么大的活动,难道会就此消失不成?

总觉得安室奈美惠应该离开小室师傅。她可以演绎更深刻更优美的东西。可是流行不需要深刻也不
需要优美,而小室哲哉的东西总是流行的。

TRF的意思好像是:小室哲哉的什么音乐工厂。实在是传神之极。被称为日本音乐教父的小室,他
的作品无一不带有浓厚的现代工业产品的气息——闪亮、快速、消耗性大。而且这个人似乎只有碰
上一张新面孔时,才会有新的灵感新的创作和新的好歌。真让人羡慕。

《今日》摇滚经典里的TWO-MIX是我最喜欢的电子乐BAND(虽然一直认为他们的风格属于舞曲
类)。他们为《GUNDAM-W》写的主题曲真的很棒。顺便告诉大家:我们家的宝贝猫只喜欢TWO-
MIX,一听见高山南的声音就绕着录音机转圈,不知是什么意思。

听了这么些年歌,总也搞不明白:ROCK和POP是怎么分的?第一眼看见相川七濑的时候就在怀疑:
这是摇滚吗?不错,她声线嘹亮,吐字清晰,现场不走形。但那些歌,跟一般的POP有啥区别?就
是被香港、台湾、新加坡禁掉的《恋心》MTV,给我的感觉也是虚而无力(对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焦
躁不安的少女来说,振兴日本摇滚的担子实在太重了)。还是椎名林擒那不动声色的诡异更合我的
胃口。

本人有一个极其主观的论调:那就是个人歌手词曲包办的不一定是摇滚乐;但摇滚乐手一定是词曲
自办(BAND除外)。因为,POP是情绪快餐;ROCK表现的却是人的精神,不管是光明的、黑暗的、
还是激烈的、颓废的、哪怕是神经的——都需要乐手用自己的音乐把它们表达出来。如果只会使用
文字的话,干脆去当诗人不好吗?

说到摇滚,好像成了重金属的代名词。那么就说重金属吧:因为最先看到的是大名鼎鼎的
METALLIC,对那个身高近两米须发蓬然的主唱和坐在鼓后面的北欧壮汉印象太深,所以总觉得亚
洲的重金属……好像轻了那么一点。虽然一直劝自己:听音乐、听音乐。可是看看DIR EN GREY!
演唱会开到最后,五个人只剩了打晃儿——进东京巨蛋前是不是先想想怎么增肥啊!DIR EN GREY
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如果因为体力而不能举行更大规模的演唱会未免太冤了。不过,这可能是
亚洲人独特的美学观点闹的。要不张爱玲怎么说:在中国诗里,‘可怜’是‘可爱’的代名词呢?

在亚洲人细腻含蓄的文化底蕴中有着迥异于欧美的热情。如果不是汹涌在海面上的波涛,就是沸腾
在地底的岩浆——慢慢的挤压着地表,一旦找到出口,炽热到发黑的洪流将会无坚不摧。这点在X-
JAPAN的慢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更喜欢早期的X。那时候,TOSHI的声带还没坏;YOSHIKI的颈椎尚无大碍;HIDE也还没有
那么重的心事;而我最喜欢的贝斯TAIJI也还没离开(总也想不明白:那么酷、那么强、那么自由
的HIDE跟绝对自我的YOSHIKI都没有打起来,为什么TAIJI要被赶走?)。我认为X跟现在的视觉
系至少有一点区别:X想的是——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现在的视觉系是——做大家都在做的
事。其实打扮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只是不要忘了把音乐做得好一些。毕竟人们关注歌坛,是想要
听到好歌。

音乐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是才情与技艺的结合体。哪怕才高八斗,学艺不精就无法表现完整
的自我;反之,就会变成只知雕琢的匠人。作为个人,若能兼此两者并使之相得益彰,则必有大师
风范。作为BAND,如果五个人的才情技艺在舞台上可以展现出一致的激情与渲染力——这根本就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的,没有看过X的演唱会,就不会了解他们的价值;等到真的看了,却又无
话可说——当生命燃烧的时候,文字失去颜色;语言失去力量;泪水失去意义。

喜欢X。认为TOSHI是亚洲最棒的主音;HIDE是最强势的吉他手;而YOSHIKI大概是缪斯最想要的
祭品——左手写诗,右手成曲;进可技压群雄,退可色诱督军;在琴凳上,他很古典并且优雅;拿
起鼓槌,他很现代并充满力度;他写快歌,激烈昂扬的节奏里夹着锥心泣血般的倾诉;他写慢歌,
百转千回的旋律里闪耀着永恒的光辉。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圈子里,坚持做到让自己满意的YOSHIKI
有一种真正的艺术家气质。有人抱怨过:如果YOSHIKI说明年出专辑,那么大概后年才可以面世。
其实,他花三个月和六个月做出来的东西,这里面的区别,有多少人听得出来呢?

在没有听足够多的音乐前小心接近X。因为一旦迷上它,就会对别的音乐听而不知其韵。前些天在
网上看到有个弟兄在评论日本乐队的主音、贝斯、鼓、吉他,进去一看,原来讲的是X的主音、X的
贝斯、X的鼓、X的吉他——这是典型的X中毒症。